http://www.hiradio.net/images/action/124_hiradio.html 立志為街坊: 有事都係要搵民主黨: 05/01/2008 - 06/01/2008

立志為街坊: 有事都係要搵民主黨

2008/05/13

荃灣/葵青區居民對醫療融資的意見調查

《荃灣/葵青區居民對醫療融資的意見調查》
六成被訪者反對「強醫金」
贊成供款者八成認為僱傭齊供

  政府當局於3月公佈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民主黨李永達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於3月28至4月30日期間,透過訪問員進行電話意見調查,訪問了1107名居住於荃灣及葵青區的中產及基層居民,曾於整個4月到荃灣及葵青區各屋苑舉行30多場街頭諮詢站及居民會,了解居民對醫療融資的意見。
60%被訪者反對「強醫金」
  是次調查並不以政府提出的醫療融資方案為提問,反而直接地觸及居民最關注的醫療融資問題核心。調查開宗明義問被訪者從收入中取出部分金額作醫療保險或儲蓄的接受程度,當中近60%反對供款,並以基層(59%)及60歲或以上(87%)的被訪者反對最烈,而20歲以下的亦有近65%反對,可見收入能力相對較低者對醫療負擔存在憂慮。
贊成者中40%願意月供2-3%/80%認為僱傭齊供
  然而,在贊成者當中,反有近40%(即整體的16%)願意每月供款2-3%,但4%以上的卻不足30%,而中產的供款額較基層為高,反映普遍被訪者接受較溫和供款額,而且亦接受「能者多付」原則。至於供款對象方面,80%認為僱主與僱員應共同分擔醫療費用,而基層的認同度較中層為高。
反對者中45%認為無需增加稅收或收費
  調查亦問到,若不接受供款,何以應付將來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當中有45%認為無需增加稅收或收費,只有逾25%認為應增加稅收,贊成加費者不足8%。政府早前接納民主黨的建議,撥備500億作日後醫療之用,李永達建議政府可成立「高齡人口基金」,並每年從外匯投資基金的收入中撥出一半,按外匯基金歷年7%回報計算,每年平均$280億以維持運作,從而減輕基層及中產人士的負擔。
「錢跟人走」加強問責提升質素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認為,相對於中產人士,基層市民及長者等弱勢社群對醫療融資改革中可能要負擔部分費用有較大反對意見,反映擔心未有能力負擔。但調查中亦發現負擔能力較高的中產人士亦可接受供款較高的「能者多付」原則。
  民主黨社區顧問林立志亦曾與李永達到區內進行多次街頭諮詢站及舉行居民會,收集居民的意見。普遍認為現時公營醫療服務(尤其專科)輪候時間極長,動輒逾2-3年,迫使病人使用昂貴的私營服務,但低收入人士卻祇有繼續等候,因而可能延誤病情。
  林立志亦發現自實行「藥物名冊」後,病人需自費購買不少昂貴藥物,亦令基層人士(尤其領取綜援者)未能得到適切的治療。而資源大部分集中在醫管局,未能向病人問責,質量無保證,因而經常出現醫療事故,如「錢跟人走」可提升質素。
  李永達重申,政府在維持以稅收為主要融資模式的前提下,無論採取哪個輔助融資方案,都必須達到以下數個原則,包括為全民提供普及的醫療服務;能者多付;融資方案必須具備分擔風險的功能以及病人能自由選擇私營及公營醫療服務。

2008/05/04

他山之石:梁文道:如果你愛國,你會做出這樣的事嗎?


梁文道:如果你愛國,你會做出這樣的事嗎?

  且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經過一圈奧運火炬的傳送歷程之後,中國的形象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差了呢?如果答案是後者的話,責任又該歸於誰呢?無論火炬傳到那裏,示威就走到那裏,而批評中國的聲音也必定隨後出現在該地的媒體之上;莫非這都是其他人的錯,莫非全世界都要和中國作對了嗎(朝鮮除外,因此內地有一些網民稱讚朝鮮,覺得始終是金正日夠朋友。照此看來,我們還是全面學習朝鮮比較好,起碼社會很「和諧」)?

  在一片對外的抗議聲浪之中,是不是也該冷靜問問自己到底出了什麼毛病呢(包括技術上的錯誤)?就以海外華僑和留學生的愛國行動來說吧,假如他們舉的不是五星紅旗,而是奧運的五環旗,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呢?假如淹沒日本長野與韓國首爾的不是一片紅海,而是一片象徵奧運的白色旗陣,當你說起「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的辯解時,會不會更理直氣壯一些呢?很可惜,我們知道最後的局面並非如此。那是因為大家都抱了一種「以我為主」的思考方式,覺得只要自覺有理,則做什麼事就都是對的,我愛國就當然要舉國旗了。

外交部不應為打人者護短
  且以首爾街頭發生的暴力衝突為例,就算內地各個針對外國傳媒的網站糾出了再多的問題,發現了再多的造假嫌疑,中國留學生在韓國首都打韓國人(包括記者)的事實始終是人所共見,不容否認的。將心比心,若是一群韓國人在北京對著中國人公開上演全武行,然後辯稱是對方先動的手,大部分中國人會不會覺得這只是枝微末節的狡辯呢?在這種情況底下,外交部發言人竟然還說得出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值得肯定之類的話。只要你愛國,就算「情緒稍為激動」地在人家的土地上揍了人家的國民,你畢竟還是愛國的。那些動手動腳的留學生有沒有想過,就算受到別人再多的挑撥,只要你忍不住使用了暴力,你就證明了「中國人全是暴徒」的說法,難道就不能換個角度考慮自己的行動嗎?

特區政府一錯再錯
  然後火炬來到了香港。大家都知道這幾年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宣揚愛國教育不遺餘力,力求增加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改善港人對中央政府的觀感。然而,正是這把燒壞了中國國際形象的火把,足以讓他們多年來的努力付之一炬。

  首先是特區政府向全世界表明,香港或許是個對外開放的國際城市,但只要到了事關愛國大是大非的節骨眼上,什麼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就都要讓路了。不只來過香港好幾次的藝術家這時候進不來,就連只不過來參加座談會的作家都不准入境。這些動作對許多香港人來說是寶貴的一課,在愛國大義面前,你平素享有的一切都是可以暫時懸置的,哪怕它們其實既不顛覆,更不會傷及國家安全。

  再來就是那份令人憤怒齒冷的火炬手名單了。奧運火炬抵華首站,我們交出的竟然是如此陣容!素來與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不和的香港首位亞運會金牌得主車菊紅自然不在其中,「單車王子」洪松蔭也不在裏頭;港人熱愛足球,偏偏我們引以為豪的球壇名宿胡國雄與李健和等人紛紛失蹤。代表香港的卻是一位來過香港兩次的選美冠軍,老早就在自我宣傳要練跑步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坐輪椅去傳火炬的不是勇奪傷殘奧運會4面金牌的劍擊名將張偉良,而是人大前常委曾憲梓,再加上一堆商界名流和名不見經傳的親中區議員。我真的很想知道,要是有人去搶曾憲梓手中的火把,他會不會譴責人家「把奧運政治化」了。

四川做得比香港漂亮
  不要辯稱三藩市火炬傳送隊伍的運動員比例還不如香港,他們有35個名額是全市徵文比賽的得獎者。連內地亦有大量平民自動報名入選,四川省更把高達八成的名額留給了勞工階層,其中不乏平日跑遍山區的郵差、老老實實的低級公務員和見義勇為的平民英雄。假如那些忙於自薦爭光的人稍稍有點公關常識稍稍有點大局觀,假如那個組合很神秘運作很黑箱的「火炬手遴選委員會」稍為有點政治智慧,出來的名單應該會有被大家「消費」得不亦樂乎的天水圍街坊、SARS疫潮的康復者,以及殉職公務員的家屬。

  可惜沒有。霍震霆竟然認為這份滿佈親中權貴,酬庸氣味濃得中人欲嘔的名單是「香港社會的縮影」。其實他也沒說錯,某程度上,這正是香港社會權力結構的縮影。我們知道,北京奧運是國家大事,支持京奧就是愛國的表現;而一說到愛國,一說到國家大事,則無論其詮釋權與操辦權都向來不屬於全港700萬人。愛國是某一圈人的招牌,是某一圈人的專利;和中央溝通等種種國家大事更是他們的禁臠,旁人插手不得。既然奧運是國家大事,傳送火炬是愛國的表現,一向愛國愛港的這圈人又怎能落於人後呢?

  與普通人所想像的不同,這個小圈子不以為傳送聖火是個面向社會面向全民的表演,他們把它看作是個人榮譽,猶如紫荊獎章;他們更把它當成是種政治身價的寒暑表,可以反映自己在圈子裏的排名與行情。所以一份本來屬於全香港的名單變成了他們自己人的兵家必爭之地,在「以我為主」的思路蒙蔽下,什麼代表性什麼主流民意全都可以放在一邊涼快去。接下來,最吊詭的情況就發生了,本來是要鼓動社會一片紅心向太陽的盛事再次讓一般市民發現原來愛國是這樣子愛的,所謂「愛國陣營」原來都是這種貨色。除了受到個別上游組織發動的群眾,和聽命於民政事務局的公務員必定要上街歡呼造勢,本來會不會有更多普通市民願意主動去為這幫人打氣呢?原來也想親身目睹火炬的人,這時會不會怕自己成了黃金池與李澤鉅的fans?原來對火炬不感興趣的人或許會想為鍾尚志醫生等SARS英雄喊加油(如果他們是火炬手的話),這時會不會坐在家裏冷眼旁觀呢?

  一把火炬,不只燒紅了海內外華人的民族主義,也燒紅了世界的眼睛。同樣一把火炬還照亮了香港,讓人看見我們不單不如其他國際城市,也不如港人慣常俯視的內地城市。

2008/05/03

立志訪問: 蘋果批:睇聖火 邊個最愛國?



  平日接受訪問的機會有不少,但今次轉換角色,幫蘋果日報做了一個網上節目--蘋果批,於5月2日到尖沙咀拍攝同訪問了不少人士,包括本地人,學生,內地人同支聯會秘書,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等。

  可能由於角色不同了,所以感覺很特別,平時慣了人地問一句答一句,今次到我要一早思前想後問的內容,如何取材,連拍攝手法,平衡報道等都要顧及。但最初可能角色仍未完全代入,差點跟著支聯會喊口號,見到內地人過激行動又差點看不過眼而破口大罵。

  幸好心中一直想著學人家電視台的"深入報道.客觀分析"的專業記者精神(其實到現在都只是扮專業呢~),所以仍忍著那道氣,繼續拍攝下去。

  現在就讓大家欣賞一下我的處女作吧!歡迎賜教!

蘋 果 批 : 睇 聖 火   邊 個 最 愛 國 ?


2008/05/02

民主黨《有著你》MV

年月過去、未變改中國心

民主黨製作了堪稱全香港政黨製作的最具專業水準的新歌及MV,向全香港支持民主市民致敬的新歌。

民主黨邀請了專業的導演張大衛先生、音樂製作人林先生、錄音混音師翟顯輝先生等幕後精英製作了這首新歌。這首歌由民主黨中常委林子健作曲、填詞及主唱,並邀得現仍為教育學院學生的羅皓婷合唱。民主黨的中央委員兼區議員王雪盈及黨友張慧媚小姐出任MV 的主角。該MV 及新歌的出品人為民主黨傳訊委員會主席馮煒光。

新歌的作曲、填詞及合唱者林子健說:『我們希望以專業的班底,拍攝最具水準的新歌MV,以表達民主黨新一代對支持民主的市民、一眾為民主奮鬥的泛民政黨及黨的前輩如李柱銘、司徒華及楊森等致敬新歌。』

民主黨傳訊委員會主席馮煒光補充說:『我們會利用網絡的功能把這首柔性的新歌傳播出去。新歌的拍攝地點刻意選在深圳蛇口,以顯示我們歌詞中所說的「年月過去、未變改中國心」。』

如欲觀賞該 MV 請登入以下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OTxgJEFLDBw